壽命與大便次數有關?研究發現:壽命長的人,每天排便在這個次數,真的嗎?張伯最近可真的愁死了,每天清晨起床,他總習慣性地摸摸肚子,然后嘆口氣。原來,他發現自己連續好幾天都沒有「大號」的沖動了,肚子脹得像個皮球,吃飯都沒了胃口。這天,在公園的長椅上,張伯和鄰居老王聊起了家常,聊著聊著,張伯忍不住提起了自己的煩心事。
老王一聽,神情嚴肅地說:「老張,這事你可不能大意,我聽說壽命和排便次數還有關系呢,你想想,如果身體里的廢物不能及時排出,長期積累在體內,那肯定是對健康不利的。」張伯聽到這話,心里「咯噔」一下,他想起自己最近確實感覺身體不如以前了,總是容易疲勞,難道真的和排便不暢有關?隨著年齡的增長,許多中老年人都會遇到類似的消化問題,而近年來,科學研究也逐漸揭示了排便次數與健康甚至壽命的密切聯系。
那麼,怎樣的排便習慣才更健康呢?每天排便多少次才合適呢?
01。壽命和大便次數真有關系?

您可別小看每天上廁所這事兒,咱們的腸道好比身體里的「健康管家」,每天排便就像給家里打掃衛生。北京協和醫院研究發現,每天規律排便1-2次的人,比排便不規律的壽命平均多4.3年。腸道里住著3斤「微生物員工」,它們負責分解食物、排出毒素。如果三天才打掃一次(排便),毒素就會像廚房垃圾發酵產生臭味,上海瑞金醫院檢測發現,便秘者的腸道內硫化氫毒素超過安全值18倍,這些「臟東西」會悄悄損傷血管和神經。華盛頓大學跟蹤1400名中老年人發現:每天準點「打掃」的人,腸道炎癥風險降42%,而三天才排便的人群,記性衰退快2倍。秘密在于規律排便能夠讓「好菌」雙歧桿菌穩定生產護腸素,就像給腸道涂保養油。頓頓大魚大肉不吃粗糧,就像讓清潔工空手掃大街;喝水不足相當于不給掃帚沾水,自然掃不干凈。
02

研究發現:長壽的人,每天排便在這個數
華盛頓大學聯合12家醫療機構,在《細胞報告醫學》發布的重磅研究給出了明確答案:每天排便1-2次是延長壽命的「黃金頻率」。這項覆蓋1400名45-75歲人群的五年追蹤發現,排便規律者比異常人群的整體死亡率降低33%。研究將參與者分為四組:
便秘組(每周≤2次):腸道毒素堆積就好像堵塞的下水道,致癌物亞硝胺含量超安全值9倍;
低正常組(每周3-6次):腸道年齡比實際年齡平均老5.2歲;
黃金組(每日1-2次):雙歧桿菌數量是便秘組的7倍,腸癌風險降低41%;
腹瀉組(每日≥3次):腸道黏膜破損率高達58%,肝功能異常風險增3倍。
研究更揭示驚人發現:便秘人群的認知衰退速度相當于每年「腦齡」增長3.1歲。
哈佛大學對1.2萬名女性的研究證實,每天排便1次者比便秘者記憶力測試得分高22%,阿爾茨海默病風險降低29%。這源于規律排便者腸道中的「益智菌」——瘤狀球菌含量更高,其產生的丁酸鹽能夠穿越血腦屏障滋養神經元。北京協和醫院消化科專家提醒:中老年人排便頻率在每天3次至每2天1次都屬于正常,關鍵要像鐘表一樣規律。就像保養老懷表需要定期上發條,腸道也需要通過固定排便時間建立生物鐘。
03。怎樣才能保持健康的排便習慣?

1、調整飲食習慣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,比如菠菜、蘋果、燕麥等,這些食物如同腸道「清潔工」,遇水膨脹后能夠軟化大便,促進腸道蠕動。
每天攝入25克膳食纖維(大約等于3兩木耳+1根玉米),可以降低47%的便秘風險。
避免頓頓大魚大肉,適當用糙米替代白米飯,給腸道足夠的「清掃工具」。
2、保證規律作息夜間11點前入睡,確保7小時睡眠,腸道在深度睡眠時可以進行自我修復,熬夜會打亂其工作節奏。北京協和醫院研究發現,連續一周晚睡人群的排便不規律率會增加68%,午間閉目養神20分鐘,也能緩解腸道壓力。
3、堅持適度運動每天散步6000步或者打太極拳30分鐘,能夠增強腹肌力量。
腹部按摩也有奇效:晨起順時針揉腹100圈,相當于給腸道做「早操」,游泳、八段錦等溫和運動,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效率提升35%。